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峡工程的过去和未来
作者:沈茜蓉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29 16:38:02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蓄水后,由于上游寸滩站来沙大幅度减少,加上三峡水库拦蓄,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下降至0.67亿吨。”

  上游的来沙量悄然变小,也让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的重要性逐渐被淡化。

  三峡枢纽工程在1997年11月实现大江截流后,1998年汛前建成二期围堰,抵御了当年长江8次大洪峰的考验,确保大坝基坑安全。回想起1998年的那场大水,陆佑楣当时正在宜昌,坐镇指挥建设三峡工程。“那是一个洪峰接着一个洪峰,整整持续了两个月。”这让陆佑楣更深刻地意识到三峡工程“是不可替代的”。

  当年参与论证的老一辈水利专家们正在逐渐进入高龄,年轻一代的水利专家不再纠结于三峡工程的是是非非,他们更多地关心,如何让三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提高水位的利弊

  作为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的首任总经理,这份《三峡工程优化调度方案》还在讨论之时,就已经放在了陆佑楣的案头。

  以防洪作为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的前提下,能否让三峡为下游拦截更多的洪水,成为这份方案的焦点。

  “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针对三峡上游的来水量而言,是很小的,只占到上游来水量的3%~5%。比如三峡多年来5天的最大洪水量的平均值是130亿立方米,30天的最大洪水量的平均值是935亿立方米,60天的最大洪水量的平均值是1640亿立方米,90天的最大洪水量的平均值是2290亿立方米。”当年水文专题论证组的副组长陈志恺说,就三峡工程221亿的防洪库容来说,三峡工程只是个小容器。“三峡工程对拦截一次洪水来说没有问题,但再来了就装不下了,所以需要把流量放均匀以后就排走,否则再来大的就装不下了。这就牵涉到调度的问题和对库容资源的利用的问题。”

  国务院三峡办技术与调度司的周宪政副司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今年国家防总对汛期调度方案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对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小洪水,三峡工程在有能力情况下,也要予以考虑。”

  但补偿调度范围扩大的结果,必然是在汛期提高了库区水位。初期设计的“在汛期维持145米低水位运行”的方案,似乎松开了一条口子。新方案给出的理由是“尽可能提高三峡工程对一般洪水的防洪作用”,“提高防洪经济效益”。

  三峡工程即将在7月28日迎来汛期的第二次洪峰。此前一轮7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过后,三峡水库的最高水位达到了158.86米,超过汛限水位13.86米。为了迎接第二轮洪水,三峡水库在7月25日开始加大泄洪力度,但是截至7月27日凌晨3时,三峡水库的水位依然维持在156.79米。

  陆佑楣预测,“估计这轮洪峰过后,三峡水库的水会蓄到160米以上,但这对三峡大坝而言,没有任何问题。”

  同样受到三峡水库蓄洪的“惠泽”的,还有发电系统。“在同等流量的条件下,水位差越大,产生的能量就越大,这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陆佑楣说,“所以发电系统喜欢高水位。”

  在7月20日7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进入三峡水库后的第二天,三峡电站即第一次实现了26台机组全部投运,满功率发电。22日的日发电量达到4.345亿千瓦时,创下历史最高。

  此前,在三峡水库开始试验175米蓄水的2008年,26台机组共发电803亿度,上网电价以每度电0.25元计,发电收益高达200亿元。有人据此推算,最迟到2017年,三峡工程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截至2010年7月9日上午,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4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3亿吨)。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汛期提高水位,除了泥沙淤积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短期的风险,三峡水库是否有足够的库容来迎接下一轮的洪峰?因此,在汛期里,三峡水库的水位越高,下游面临的防洪的风险也就越大。

  调度时间的分歧

  “三峡工程是个综合性的枢纽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陆佑楣说,“所以各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协调的问题,也是非常正常的。”

  这种矛盾出现在水库蓄水和汛前消落、径流变化较大的时段。这可从175米的试验性蓄水体现出来——发电与下游航运以及用水的矛盾凸显。

  2009年9月15日,三峡工程启动最高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导致长江流量锐减,下游航运停滞。已有伏旱灾情的湖南、江西以及安徽、江苏部分地区,在国庆节后旱情加剧。甚至有人说“三峡蓄水是大旱的肇因之一”,尽管陆佑楣等水利专家们也经常在媒体上公开表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但直到三峡放弃175米蓄水,不断加大下泄流量,批评的声音才最终停止。

  6月10日,三峡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