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7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迎来竣工验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8 11:31:40  文章录入:NewsInput  责任编辑:NewsInput

  【慧聪工程机械网】自古以来,黄河水流就因缺乏有效治理导致泥沙堆积、泛滥成灾,特别是过去黄河主干线所经过省份城市都出现过水灾,主要是由于长期泥沙堆积造成的结果,“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由来已久,可见黄河泥沙情况十分严重。然而,这一切随着4月7日黄河小浪底工程全面竣工验收而将有所改观,经过前后将近半个世纪的勘测、建设及试运行等工作,黄河小浪底工程在7日得以竣工验收。工程整体投资超350多亿人民币,作为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出口处,小浪底工程将在后期承担防洪、防凌、抗旱、减淤、发电等任务,成为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又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会议现场

    黄河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4月7日,历经30多年的勘测设计、10年的艰苦建设以及8年的初期运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今天终于迎来竣工验收的日子。经过8年多的综合试运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今天通过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多个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黄河下游防洪标准将得到大幅改善,同时承担将大量泥沙冲入大海的重要任务。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占有后举足轻重的战略性地位,控制黄河92.3%的流域面积、90%的水量和近100%的泥沙,其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局长殷保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出席竣工验收仪式并接受媒体采访。工程验收委员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财政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档案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河南、山西省政府的代表以及特邀专家62人组成。

    小浪底工程竣工验收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小浪底工程已按照批准的设计内容按期建设完成,工程质量合格;投资控制有效,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竣工财务决算已通过审计;征地补偿到位、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征地移民、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工程档案、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等已通过专项验收;运行管理单位落实,制度完善,具备工程运行管理的条件;工程经受了初期运用的考验,运行正常,发挥了显著的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浪底水利工程竣工意义重大

    作为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小浪底工程坝址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出口处,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千米,下距黄河花园口128千米,控制黄河92.3%的流域面积、90%的水量和近100%的泥沙。工程概算总投资352.34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260.07亿元,外资11.09亿美元。水库正常运用水位275米,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其中淤沙库容75.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最大坝高160米,电站装机容量1800兆瓦。

    据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介绍,小浪底工程与三门峡等水库联合运用,将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作为黄河水沙调控的“龙头”,8次调水调沙,5亿多吨泥沙被冲入大海,黄河下游主河槽最小平滩流量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约4000立方米每秒,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形势开始缓解。

    此外,通过小浪底水库的科学调度,实现了黄河下游连续9年不断流,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至2008年底,累计向下游供水1873亿立方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