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7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迎来竣工验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8 11:31:40  文章录入:NewsInput  责任编辑:NewsInput

米,并一次次实现跨流域向青岛、天津、白洋淀供水,有效改善了下游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截至2008年底,累计发电370余亿千瓦时,促进了河南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小浪底工程是我国水电史上第一个全方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4个国家的14个公司和建设单位组成的3个国际联营体中标承建大坝工程、泄洪系统工程和引水发电系统三个土建工程,引入了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工程管理模式。

    工程被世界公认最具挑战性

    黄河是一条世界公认的最难治理的大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水问题集于一身。怎样才能使黄河除害兴利?“不修大水库,根本挡不住”,许多水利专家都这样认为。小浪底,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控制黄河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1994年9月12日,小浪底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小浪底工程概算总投资347.46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外资11.09亿美元。工程伊始,就尝试与国际工程管理全方位接轨,51个国家的700多名外商和上万名中国建设者参加建设,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联合国”。

    小浪底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7年内要完成337万立方米混凝土和近1亿立方米的土石方挖填。而且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单薄山体内,上下左右、纵横交错地开挖出108个洞室,构建世界上地下洞群最密集的水利工程。面对这样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小浪底建设者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创造出多项世界水工建筑的第一。

    2001年,小浪底水利工程如期完工,中外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筑起了巍巍大坝。

   “害河”变成了“利河”

    小浪底工程的建成运用,让黄河之害走了,黄河之利来了。

    防洪——下游防洪标准由不到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小浪底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控制了黄河几乎100%的泥沙和91%的径流量,大大减轻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压力。2003年8月的秋雨,如果没有小浪底的调蓄,黄河下游河道流量将达到6000立方米,滩区100多万人将受淹。

    防凌——解除下游凌汛威胁,让下游人民高枕无忧。

    抗旱、供水——让黄河告别断流。小浪底投入运营以来,累计下泄水量1807亿立方米,每年利用水库调节平均增加供水40亿立方米以上,连续9年实现黄河不断流。

    减淤——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拦截泥沙约24亿立方米,约30亿吨。

    发电——到2008年8月底,小浪底水电站累计发电354.18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175.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233.5万吨、二氧化硫22.08万吨。

    “害河”变成了“利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支撑着全国12%的人口和15%的耕地的发展。引黄灌溉面积从解放前夕的1200万亩增长到今天的1.1亿亩,灌溉效益达4000多亿元。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