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浅谈国际工程合同管理
国际工程的合同管理方法探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国际工程 >> 合同商务 >> 正文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变通性思维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1-12-31 6:46:05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中一个普遍存在而且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承包商在工作中与业主、咨询工程师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困难,对问题的看法、观点和处理方式经常发生分歧,有时甚至是很难调和的分歧,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交流的失败而发生不愉快。这种情况的经常存在,导致工作效率损失,浪费时间,对于承包商宝贵的工期时间来说是很不利的。

  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国际工程独有的现象和客观存在。首先是语言隔阂和障碍。当前大部分项目的翻译大多数刚从学校毕业,缺乏专业知识,而且外语功底也不是很好,在讨论很多专业问题时不知所云,无法准确传递谈话主体双方的确切意思,导致有些简单的问题越解释越复杂。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多年工作经验、流利外语的人才是很难寻求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双方的工作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有时超乎想象。有时在一方看来是常识性的专业问题,根本不用讨论,但是另一方却不这样认为,这样就会造成沟通上的困难和长时间的讨论甚至争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固执的惯性思维。很多中国员工总是下意识地以在国内的工作习惯、经验来处理与业主、咨询工程师之间的工作关系,结果很多时候是自说自话,意见很难统一。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工作中必须采取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不固执己见,善于换位思考,勤于反思和总结,有时还要学会必要的妥协和让步,才能尽快解决问题,促使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工程开工伊始,就要有明确的思想意识,尽快了解相关的业主管理部门人员、工程师的工作能力水平、思维特点、工作方式、性格特点等,最大限度地缩短磨合期,然后在工作中尽量尊重他们的习惯和惯例,融洽双方之间的工作关系,使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以非洲某项目为例,所谈的合同管理工作是广义上的合同管理工作,包括经济、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等相关内容。该项目业主采用的合同文本不是十分全面和严谨,主要的合同文件是:合同协议书、技术说明书(CPT)、特殊规定条款(CPS)、工程量清单、价号说明。其中合同协议书和特殊规定条款(CPS)中的一些内容是相同的,也就是在合同协议书中把基本的合同条件都写进去了,但不是很全面。业主没有指明在本项目中采用国际通行的合同条件文本,比如FIDIC合同条件等。

  该项目的咨询公司是德国的FICHTNER公司,实际上只是组长是它的正式雇员,其余工作人员都是从当地聘用的零时雇员,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总包与分包的关系。组长至今已经换了两人,第一任组长是个67岁的德国人,性格暴躁,精力不济;现任组长是法国人,五十多岁,较为务实,性格也较为温和。主要工作一直是一个黑人副组长在负责,包括结算、验收、试验、质量等全面工作,专业工程师有两个测量工程师、两个试验工程师。

  项目管理流程的争论、沟通和解决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在开始之初,管理部门(业主代表或咨询工程师)就会把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操作方法按专业划分,形成一系列的管理文件下发给承包商,承包商按其要求操作即可。该项目于2008年2月举行了开工典礼仪式,4月初咨询工程师就位。随着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距全面开工已为时不远,但是业主代表和FICHTNER迟迟未向承包商下发任何文件明确管理流程,于是承包商以书面函的方式递交业主代表和FICHTNER,申请召开三方参加的项目管理协调会,并列明了承包商希望讨论的议题内容,包含验收程序及相关表格样式、工程量计量、结算支付程序及相关表格样式、试验管理及资料格式要求、变更/索赔管理制度、会议制度、文函管理要求等。业主代表于6月初在首都召开了三方会议。在会上,业主代表避而不谈项目管理流程,而是转而指出承包商的筹备工作太慢,要求加快筹备工作(工地设施建设及设备、人员进场);咨询工程师则说待其进驻工地后再谈管理制度相关事宜。

  2008年7月咨询工程师进驻工地,在承包商的要求下又召开了数次项目管理协调会。在会上,工程师的回答是:不用向承包商下发管理要求的文件,在工作中按其要求做就行,还建议承包商如果有好的管理模式资料也可提供其参考。几次会议都讨论激烈,但是都不了了之,没有达到承包商预期的目的。承包商的设备进场后,于2008年9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

  事后对长达几个月的项目管理流程讨论会进行总结,承包商得出的结论是:业主代表和咨询工程师没有全面、规范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其看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承包商的进度和质量;承包商是以惯性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非要管理部门事前明确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可,导致会议旷日持久,争论激烈;承包商作为被管理者,有时必须接受管理部门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即使这些方法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