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铁路 >> 正文
基于周边复杂工况的多线换乘枢纽设计和研究——以地铁南京南站为例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2-21 21:08:19
富余程度不大。不过宁芜货线北移对其前后区间的牵涉面较广,规划对南站区域的农花河等进行了调整,目前的结果已是极为难得。

  影响局部出入口布置。宁芜货线与3号线区间重叠部分由宁芜货线同步开挖实施,该处采用桩基础并往南北向扩大。该扩大头局部占用西北出入口通道,内部空间较为曲折,是本站设计的一个小遗憾。

  本站可借用宁芜货线的围护结构设置附属出入口通道。

  2.5其他

  宁芜货线以北为北广场地下空间,与本站被宁芜货线隔开,无直接制约关系。

  车站的站中二路、站中七路均拟建雨水箱函,尺寸为2.5mX1.5m,管底标高约8.7m,约与本站负一层同高。影响有二:1)轨面标高需保证两端矿山法大区间隧道与箱涵的结构安全距离;2)站位应避开箱函。

  3.公共区换乘布局研究

  本站作为大型换乘枢纽站,客流特性是站内布局形式的主要考虑因素。

  3.1预测客流及分析

  本站远期预测客流约8.7万人,是典型的超大客流站。根据对表1、表2的分析得出,本站远期高峰小时换乘客流占总客流的56%,其中通道换乘42409人/小时,占换乘客流的82%。初期高峰小时通道换乘17289人/小时,占换乘客流的88%。即:通道换乘客流组织为本站第一功能需求。

  3.2原非付费区换乘方案

  如前文所述,1、3号线车站为本站预留的为非付费区换乘通道,宽约11.8m。本站由于侧式站台在两边,借用宁芜货线、3号线风亭围护结构设置非付费区连通道,付费区分散布置,设跨度约28m的非付费区连接换乘通道。同时建议1、3号线在靠近本站站厅处改造部分商铺为次站厅,分散客流。

  3.3改造为付费区换乘方案

  地铁公司考虑到以人为本、方便换乘,要求1、3号线改造已预留非付费区通道为付费区,本站与其衔接部位也进行修改。

  该方案的最大问题是已预留的通道宽度无法拓宽,换乘需全部作为付费区才刚好满足远期换乘客流需要。通道若全部改为付费区,主要影响通道两边的预留商业及该通道和两边区域的消防分区划分。实施方案退而求其次,先满足本站初期开通需要,通道一分为二,付费区、非付费区各半,四线运营一段时间后视1、3号线给本站预留的接口条件予以改造。方案如图4所示。

  4.结语

  本站与周边工程的协调过程是复杂而曲折的,但基本做到合理有序,职责分明,以致达成良好的效果。这很大归功于该区域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各工程的协调结果是在实施、细化阶段对规划进行的必要调整。

  另外,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逐渐完善,对已建换乘站预留接口的考验将大批来到。我们可以从中验证以往的设计思路,积累设计经验。同时,在已建站难以满足远期客流的情况下,先采用满足初期客流的方案,视时机再进行内部改造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

  参考文献:

  [1] GB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