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浅析水与沥青路面的辨证关系与预
作者:王向荣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1-14 20:07:26

  【摘 要】水是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从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分析水破坏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近几年来,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公路建成运营后,我们在养护过程中发生早期损害较为严重,特别是沥青路面,主要表现在坑槽、松散、脱皮、麻面等方面。产生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水的破坏,本文从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谈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措施。

  一、破坏原因

  大家都知道,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沥青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都不同程度地与地下水和地表水侵害有关。

  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过大。设计时,有时为了考虑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保证路面行车有一定的构造深度,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一般都在6%以上,而据有关资料介绍,空隙率在8%-12%之间,路面水最容易侵入面层混合料内部,一旦沥青面层内部含有一定的水分,水将在沥青混合料内部自由流动,再加上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面层中的水产生压动力,这部分水逐渐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使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脱离,最终导致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造成水损害破坏。

  沥青面层混合料的压实度不足是导致水破坏的最直接原因,根据压实度与空隙率的计算公式:

  压实度=实测密度/马歇尔密度

  空隙率=1-实测密度/理论密度

  压实度=(理论密度/马歇尔密度)(1-空隙率)

  可知,压实度越高沥青混合料嵌锁越紧,越密实,实际空隙率就越小。但往往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压力机具故障、操作不规范、碾压不均匀、碾压遍数不够、碾压温度控制不好,造成部分地方压实度不足,而且有时为了片面追求平整度,忽视了压实度,最终导致面层混合料压实度不足,空隙率过大,带来水损害破坏。

  对于多雨潮湿地区,雨水较为频繁。搞好路面排水设施,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防止路面水损害更有其特殊的功能。我们知道发生水损害的路面,多数都有内表排水不良的原因存在。及时排除侵入面层中的水分,减少路面积水停留时间对减少路面病害极为重要。前几年,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先行工程全面开挖,许多公路路面建成后,往往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排水配套系统没跟上,一旦下雨,路面积水严重,再加上行车荷载的作用,导致路面破坏,还有就是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排水,人们往往重视不够,排水设计不够完善,雨水通过中央分隔带渗入路面结构层内部,最终导致水破坏产生。

  集料规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能、粘结力大小。沥青路面与其他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它对集料的规格要求较高,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集料间嵌锁作用。但在实际施工中,人们往往对集料规格质量重视不够,材料把关不严,集料质量参差不齐,碎石针片状含量过高、含土量大,表面粉尘太多,直接导致沥青与集料之间粘结力下降,一旦水侵入沥青混合料内部,便会造成水损害破坏。

  二、预防措施

  就目前沥青路面而言,雨水透入沥青面层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雨水一旦侵入后,如何让它尽快排出而不滞留在内,显然十分重要。这里本人从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出发,谈谈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措施,尽量减少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

  由于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不够完善,对路面排水设施不够重视,造成路面破损状况较为普遍。因此在公路路面设计时,应进一步完善路面排水设计,在路面结构层中设置防水层、基层顶面设置封层,在中央分隔带处设置纵横向排水渗沟,在土路肩处采用碎石填料进行填筑,在挖方路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水设计,减少水在路面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路面的破坏。

  压实度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它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密实度与空隙率大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压实机具标准。根据试验段得出的碾压数据,控制碾压遍数、速度、时间、温度。碾压要均匀,派专人指挥负责,从轻到重、从慢到快、从两边到中间,轮迹要重叠,既要保证路面平整度、路拱横坡度,又要保证压实度。并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抽检频率。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足的地方坚决返工,保证压实度符合要求,降低混合料空隙率,减少水的侵入破坏。

  沥青路面的材料、集料规格,直接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直接影响到水损害的程度。所以应该加强对原材料的把关,每批沥青进场都要进行试验,保证沥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